部门的一个小领导,没想到会调到这里担任馆长。
他是本地人,当然听说过一年以来这里诡异的传言。而且大家也算是一个系统的,前几任管理层出事的事情,他也听说过。因此透过日记本中的文字,李乾能感觉到他内心的强烈不安。
向后翻了几页,记录的都是些琐碎的小事情,有关于工作的,也有关于生活的。
从这里面就可以看出,这位傅洪钢先生是那种认真严谨,又郁郁不得志的中年人。他看起来是想在这里大展手脚,但那些传言总是让他感到不安。他在某一页中提到过,自己考虑过辞职,但又觉得被一个都市传说样的故事吓得丢掉公务员的工作,实在是太丢人了。
一页一页的往后翻,李乾看着这位傅洪钢馆长的心情由最初的忐忑不安,到后来的疑心重重,再到后来,一直担心的事情并没有发生,他也稍稍放下心来,准备在这个“好运气”得到的岗位上有做作为。
又翻了一页,记录忽然变得奇怪起来。这之前,傅洪钢的字迹和日记本封面上的一样,都是工整大气,但这一页,要不是笔划转换时特有的痕迹没有变,李乾差点以为这是换了一个人写日记:
发生了,发生了,会计室的小王,那个花盆,明明
他根本就没有把这篇日记写完,而且每一个字占了两行半的空间,斜着将这段话写在了那一页的中央。
李乾楞了下,翻到了一页,文字又变的正常起来,虽然文字间还是能看出烦闷和惊恐,但却不像上一页那么糟糕。最起码,已经恢复了正常的书写模式。
但按照常理来说,写日记应该是在每一天的晚上,而目击同事“小王”出事,肯定是白天在馆里,一整天的时间傅洪钢馆长还没有平静下来吗?还是说,他看到了什么不应该看的东西?
咦?怎么这一页的日期是向后跳了三天。
李乾这才发现这一点。
他拿着本子仔细观察起来,中间并没有纸张被撕下来的痕迹,也就是说跳过的三天里确实是没有日记记录,这中间发生了什么?
接着向后看,“小王”的事情只是一个开端,从那以后,傅洪钢的同事们纷纷出事,而这位馆长先生则是将所有的事情记录下来,虽然没像“小宋”出事时那样的惊恐慌张,但可以看出他开始逐渐变得颓唐、无助和不知所措。
证据就是,他的字迹越来越差,日记的篇幅越来越短,要知道,前几十篇日记可是都足有一整张纸,事无巨细的记录一天的琐事,但现在翻看的却都是两三行的模样,只有在同事们出事的时候才会多写几个字。
李乾还记得最初,刘主任跟四人讲这件事情时的轻描淡写,但他现在可是体会到了当事人心中的感觉。
根据他的记述,那一段时间图书馆里可以用“伤亡惨重”这词来描述,而且出事的人,如果侥幸还活着,也再也不敢回来上班了。
警察一拨一拨的来,然后一拨一拨的走,所有的事情都被定义为“意外”。傅洪钢对此倒是没有怀疑,毕竟有几件事情发生的时候,他也在场。但就是这种堪比“死神来了”的意外,更加令人恐惧。
大家都不是傻瓜,都知道这肯定不正常,也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根据傅洪钢馆长的记述,短短一个月内,一半以上的员工都辞职不干了。
在某一页,他一反常态的用大段文字叙述了自己内心的纠结和不安,一方面也想要辞职不干,另一方面又舍不得这几十年来的苦熬。
那一页的最后一行,他写道:
下定决心啦,明天就去辞职,我还有老婆孩子,不能冒那个险。
这一行字写的十分用力,李乾用手指触摸了一下,能感觉到很明显的凹痕。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李乾迫切的想知道,现在,他有一种追读小说时的愉悦感了。
满怀期待的翻开下一页——
空白的,只有中下方有上一页因为用力书写印下来的痕迹。
“呵呵......”
从来不说脏话的李乾忽然想说出某个中文偏旁部首,没想到就算是穿越了也能遇到这样的老鸽子。
第三十五章 寻找
举个形象点的例子,李乾现在的感受,就和我忽然说“本书就此tj”(不可能的)时,你的感受是一样的。
他先是拈了拈纸页,确认没有粘在一起的地方,然后又不死心的向后翻,后边真的全部是空白的了,中间也没有夹着任何的东西。
李乾把日记本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