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墨斋

繁体版 简体版
泼墨斋 > 官场:毕业考上市政办公厅 > 第240章 政府就是最大的人力资源公司!

第240章 政府就是最大的人力资源公司!

他这个说法, 也是代表自己对周阳方案的认可。

2006年的怀光除了人口就一无是处,而周阳就是发挥了这个特点,让政府成为人力资源公司,这种做法和很多国央企的外包公司是一回事。

说实话,这种外包公司在二十年后看,其实有些不道德,因为这会让劳动者的权益和公司直聘员工的福利待遇以及工资有差距。

但是,现在是2006年,情况不一样,现在还是人口红利时期,大量人口找不到工作。

十年后,这个情况才有改变!

所以,才出了这个政策,让政府成为最大的外包和派遣公司。

“有书记您这句话,这件事就算是成了!到时候相信很多人力密集型的企业会选择落户怀光的!只是我们的动作要快,这种制度方式还是很容易被模仿的!”

周阳如此说道。

“嗯,这个我知道!”

.......

当天下午两点,周正军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无条件通过这个方案,下午五点召开市委常委会,无条件通过了这个方案。

一天之内,扫除所有的障碍。

然后就是下发通知,组织各地人社局培训。

周阳要在一周之内,将这些理念说清楚,并且要求各地人社部门在一之后之内组建相应的国有人力资源公司!

这么干确实仓促,但没有办法,怀光市太穷了,百姓等不及,周正军也等不及了。

周阳觉得后面怀光也没啥太好的政策了,按照正常的市场逻辑去发展即可。

估计,年底的时候,其它地方政府也会模仿,他们只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做出创新即可。

周阳能为怀光市想到的就是这一招了,至于其它的方案,周阳觉得怀光确实没有太好的基础和优势,就是进一步发展轻工业以及小商品贸易,拓展海外市场。

周阳近期就在各县区巡查,看看各县区对新政策的执行情况。

发现都按照政策去执行了,甚至一些区县政府设立的人力资源公司将压力层层传导乡镇社区、村委,不仅在乡镇、社区、村委也设立人力资源公司,还让社区、村委承担固定的招人指标。

这样让基层干部估计又要跑断腿,一边处理公务,一边还要给公司招人。

但这也没有办法,特殊时期,特殊对待。

一个月之内,不管村民怎么想,基层干部连哄带骗的和农民工朋友签订合同,提前锁定名额。

一个月之后,马老师的公司决定在怀光市设立电商产业带和产业园,大量的家庭作坊以及小型公司开始去跟政府申请人手。

同时,政府这边也学宜城的方式,简化企业的设立门槛以及审批手续。

只要企业钱到位,各部门就是一路绿灯,谁要是这时候给企业使绊子,吃拿卡要,就会被出来当典型的,所以没人敢在风口浪尖上犯错。

而怀光各个县区也在一个月之内招聘了首批总共二十万农民工,涉及二十万家庭,间接关乎一百多万人口的生计问题。

因为二十万人,大多是有家庭的, 按照一家五到六口人计算,所以就关乎了百万人口的生计!

怀光市城乡失业率,在这一个月猛降!

一切来得太快,其它地级市还没反应过来,他们就从制度设计到了政策落地。

周阳接下来就轻松了,只要农民工在家门口有了工作,就有了消费,有了消费,经济就起来了。

转眼就到了七月份,周阳这周在怀光坐班,和周正军汇报近期的经济工作情况。

“这一个月,我们再次招聘了十万农民工,虽然工资比宜城低很多,但在家门口上班成本也低,获得群众一致好评,另外部分沿海的企业也打算来怀光设厂,我建议成立招商组,去特区招商!”

周阳如此说道。

周正军听到这话,说道:“很好,特区人口密集,同时企业也很多!”

“对了书记,我觉得既然是这样,我们就可以顺便完成社保体系的建设,要知道现在大部分企业是不给缴纳社保的,我们可以稳定之后,帮着农民工建立社保体系,这样政治影响更大!”

周阳再次说道。

周正军眉头一挑:“你的建议很好,但是这样也会增加人力公司的成本啊!”

“是的,有可能会导致人力公司亏损,因为为了让农民工多拿到钱,我们几乎是不做盈利要求的,但可以少交一点,重要是将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