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海洋的大部队构成什么威胁,但对付一些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却是易如反掌。短短数日之内,已有数起屠杀事故在此发生。此事无疑成了一个最好的催化剂,就算是那些犹豫不决的人也唯有立即下定决心,收拾行礼,追随大部队前往西方大营。而蒋孔明得闻此事,立即将被匈奴人残忍杀害的百姓尸首搬到大营之外的空地,并且找到了几名幸存者,召集所有百姓和士兵,表演了一出慷慨激昂的即兴演讲。在铁证如山的事实面前,不但所有的百姓义愤填膺,就连红色海洋的二万勇士也被他勾起了新仇旧恨,纷纷请愿出战。事态的发展远远地出乎了方令辰的意料之外,局势的变动已然不受他的控制,在这如同波涛汹涌的无穷恨意前面,他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反对余地。于是,许海风许大宗师在所有人愤怒和期盼的目光之下,率领数千人浩浩荡荡地离开了军营,他们分成数队,在附近百里之地扫荡巡逻,一旦发现匈奴人的散兵,立即一拥而上,将之乱刀分尸,以泄心头之恨。虽然匈奴人众民皆兵,但也是良莠不一,在这里负责守卫的士卒,自然不可能与金狼军和飞马军团这等精锐之士相比,他们也就是在大草原上放牧的普通民众,战时应召而来。由此可以看出,匈奴人的强悍绝非汉人可比,同样是普通民众,但二者相差之大,却是天壤之别。一个十人队的匈奴马队,就敢对一个小村镇发动攻击,而且还往往得手而归。汉人的怯弱,在这一刻完全暴露无疑。或许这就是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之间的最大差异。在*近南方的土地上,从,都是无关痛痒的一件事,最多就是在茶余饭后闲聊之时提上一句。然而当厄运真的降临之时,他们已没有胆量,提起兵器去与敌搏杀了。
他们所唯一指望的?()_[(.)]?5?。?。??()?(),就是委曲求全()?(),
就是苟且偷生()?(),
只要还有着一线生机()?(),
他们就没有反抗的勇气。这样的情况,蒋孔明知之甚深,但就算是他,亦是棘手无策。只是当这些匈奴人遇到被蒋孔明激起了胸中血性的红色海洋之时,唯一的下场就是一命呜呼,眼疾手快的,仗着马术高明,侥幸而逃,但大多数却搭上了自家性命。许海风在蒋孔明的唆使下,亲自参与了剿杀行动。以他宗师级数的崇高身份,当然是不屑于出手击杀那些无名小卒,不过是随军而行,坐那壁上观而已。正因为有他这位宗师压阵,所有红色海洋的士兵们再无后顾之忧,拚杀起来,格外卖力,导致战斗力骤然提升三分。经过了连日来的不停打击,残余的匈奴人终于狼狈逃走。当众百姓得知此事,无不额首相庆,对于率军将匈奴人击溃的许海风更是感恩戴德。就这样,当方令辰等人手中捏着一把汗走出匈奴人控制的地盘之后,无不长长地松了口气。而此时,在蒋孔明的特意设计之下,数首容易上口又极具感染力的儿歌迅速的在一众百姓之间广为流传。至此,他们无不对许海风感激万分。当这群百姓来到西方大营,被分散安置之后,许海风的仁义之名更是远扬千里,深入人心。只要一想到,远至北方大营,近至西方大营,千里之遥,数万百姓随军而行。虽是身处群狼环顾之下,但许大宗师亲自披挂上阵,一路之上,劳心劳力,披荆斩棘,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保得他们安然无恙,一个不差地尽数送至安全地带。这等丰功伟绩又岂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宗师之名果然天下无双。至于在这二座大营中间的那段路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是否有难民加入,却是不在众人的考究之中。兵荒马乱之际,也不会有人有这闲工夫,远至匈奴人的地盘去询问一番,就算是真的有所疑惑,但在宗师这个无比炫耀的光环之下,也没有多少人敢于一探究竟。月许之后,当许海风从众位娇妻口中得到这个消息之后,纵然他已是今非昔比,亦是极为难得地挑起了剑眉,在众女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之中落荒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