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已经打下了无比稳固的基础。?w_e*n_x^u-e,b~o·o?k′.,c.o¢m¢
制度上更是已经被完善。
哪怕未来庆皇什么都不做,这安稳的环境之下,百姓们就能自我快速将生活变得好起来。
就跟一个人的身上出现了伤口,只要身体没问题。
那就能自我愈合。
大庆便是这样的一个巨人。
基础打好了,兴盛是早晚的事儿!
只不过秦风监国后,就等于给用了好药,不但能止腐生肌,还能扫去沉疴,加速了这个兴盛的过程。
父子之间,计较这些也没用。
庆皇也不愿细想。
至少自己平定天下的功绩,老六还是抢不走的。
“咱听说要定新年号,想好了吗?”
庆皇开口询问。
虽说洪武至今已有二十多年了。
这年号换掉,多少还有些舍不得。
但不得不说。
洪大武功的目的,已经完美做到了。
甚至超出了预期。
未来大庆几十年的发展,必然在建设上。
这点。
秦风应当更有心得了。
换个新年号,也算是赞成了秦风的功绩,庆皇觉得这也是应该的。
未来再写史书。
也方便通过年号,来做出个区分。,w′u+x?i¢a+n+g′l`i-.,c¢o!m`
“儿臣不打算换年号。”
庆皇瞧着秦风说的坚定,万分不解。
“还用洪武?”
“一帝一号,这能省去频繁修改年号的麻烦,等雄英继位了之后,再改也不迟。”
庆皇听此沉默了许久。
“你让人修历法了?咱刚让人颁发新历法没多少年。”
庆皇突然说起此事儿。
如今大庆的历法,名为大统历。
源自大胡皇朝时的授时历,是刘伯文进献的历法,相对更加精准。
与辽地推算的历法比起来。
时间上的误差,大概二百六十年会误差三十分钟。
这已经算不上什么误差了。
而这历法,属于阳历。
也就是根据太阳周期制定的律法,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这事儿,都知晓了不知道多少年了。
有阳历,加上阴历。
基本就构成了大庆人现在所沿用的阴阳合历。
“准确的说,儿臣改的不是历法,而是纪年法。”
“用朝代加上年号来纪年,需要通晓古籍的人才能推算出来究竟过了多少年,这多有不便。”
“所以儿臣打算寻一个好点的办法,重新制定纪年。”
庆皇听此,也算明白了。′5_4¢看/书¨ ,免.费+阅·读*
“这个咱当初也想过,但多有不便。”
“昔年刘伯文给咱伏羲历的纪年法,你知道今年是何年吗?”
伏羲历。
自然是先祖伏羲氏制定的历法。
以太初上元甲子为起点,往后记载时间。
这显然是一个很古老的记法。
“还望父皇告知。”
庆皇张了张嘴,又伸出了手,比比划划的算了半天,最后才得到一个确切的数字。
“五万两千八百六十二年。”
“嗯,应该差不多就是这个数。”
庆皇也不太敢肯定的说着。
秦风直接就沉默了。
都说华夏文明源远流长,不知晓传承了多少岁月。
可这一下子干出去五万两千八百多年去……
不凌乱也就怪了。
用不了。
完全用不了。
太麻烦了。
就古籍中所说的唐虞夏商周,大庆上上下下都有不少痕迹。
至于始皇帝一统之后。
那都不算啥事儿了。
“还是择一年另起编年为好些。”
秦风打算干脆另起一个锚点。
庆皇听此心中一动。
“这个咱也想过,有三个法子,一个是始皇帝登基为帝为起点,现在大概过去了一千六百年左右,不算太远。”
“但以始皇帝为起点,民间对始皇帝的看法算不上太好,故此咱当年没用。”
“另外一种,则是以大庆开朝为元年。”
“到了明年,恰好是大庆二十四年,这个法子其实更好一些,朝廷用起来也更方便。”
“最后一个,则是选武王伐纣后,建立周朝为起点。”
“这么算的话,距今已有两千四百三十多年。”
让秦风意外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