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信法”二字,不是一句口头誓,而是他们的命。
王都收到再归数据统计时,一夜未批,只留一句:“此为天心之所向!”
而秦浩亲批十字:
“人非圣贤,法接人心!”
“能改,即人!”
张青松见批示后笑了笑,对香妃说了一句:“这才是王之大道!”
香妃也淡声点头:“不争,不抢,不逼,反胜万兵!”
这不是平乱,而是改朝换制的第一步。
不是夺权,而是人自己走过去的选择。
当制度站在那里不动,只把规矩写清,把流程摆好,把门开着。
人自己会走过来。
一步不落,一句不争,一纸不催。
他会自己来,自己签,自己按下那个指印。
他知道,那是属于他的法。
也是他这辈子第一次,靠自己做主的身份。
这,就是秦制。
也是新天下的开始。
南属明溪郡,原吴国旧政最坚硬的地段之一,自吴王下令归正制度开放、归籍回流不断以来,这一带的士族、旧吏、私商反应最为激烈,阻挠归籍、拒不登记、暗设私约、聚众抵制等事时有发生。
供职堂原本将明溪列为“延缓推进区域”,不急于强推制度,而是以辅导、宣讲、试点为主,先立律、再示范、后引人。
可一个月过去后,结果却比预期更快。
阻抗没有想象中那么久,也没有发生预料中的暴乱。
因为人心,已经不再听从旧士族的号令。
不是因为这些人弱了,而是他们再也无法用“威望”去压服人。
因为就在他们还坐在族堂中指责“投秦者为叛”时,整个明溪城南的“归正回流”已悄然变成主流。
旧街、旧巷、旧铺、旧院,越来越多的人悄悄登记、私下报名、夜间听课、清晨入籍。
他们白天不说话,晚上来讲堂,带着妻儿偷偷听秦国律文。
第二日回去继续扮演吴人,第三日再到登录所补材料,五日后完成临籍申请,再入义学堂、再测识文量、再排试训顺序。
这群人最怕的是族中人发现,可怕得不是责罚,而是“没脸”。
但渐渐地,他们开始一个个站出来。
站出来说:“我走这一条路,是为家,不为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