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1章 传言载体
“那个最看不上齐王、又最信不过楚国的老家伙!”
“你查查他麾下有没有人近半年从秦地逃回去的!”
“有的话—我们就用他!”
“放一封信进去!”
“写上‘我已投秦,今获官职,愿主公保重’,署名就写他一个旧将的名字!”
“再让香妃的人在市井传一段话—‘中原郡王部下已暗通秦国’!”
“够了!”
“这一通风,中原郡王就必须自证清白!”
“他一查,他一肃清,他一杀人—底下那些观望的人,全都明白!”
“他们跟错了!”
“谁先出手,谁先倒霉!”
“谁能藏得住,谁能活下来!”
“从这一刻起,整个大晋境内的诸侯,就已经不再是一块铁!”
“是一团沙!”
“风一吹,就散!”
“而我,就是那阵风!”
张青松没再多说,鞠了一躬,转身出去。·s~i`l_u?b¨o′o.k-..c?o*m¨
秦浩站在窗前,望着远方城墙之外,夜色已经渐深,风却仍未停。
他知道,这风,会一直吹。
直到十八国最后一块土崩地裂。@-求?书
这天清晨,秦浩没有像往常那样待在军府,而是亲自去了西郊的归义营。
归义营是三年前设立的安置营地,专门收容从他国流入秦地的边民、散修、流亡士族和战败溃兵,他们之中大多没有正式户籍,只能暂居于边界营地接受审查。
但如今,这些人中的一部分已经开始被整编,进入民兵序列,或编入屯田,或授予杂役,甚至有极个别人因立功得以封户获田。
秦浩这次来,是要看这些“旧人”能不能再发挥余热。
营中负责的是一个姓鲍的老将,出身市井,打仗不要命,脑子不够用,却听令不差。
鲍老头领着秦浩看了营地里几处新设的小作坊,又带着他转了一圈田区,最后走到东侧一处偏僻角落。
“殿下您看这边,这一片就是最近两个月新来的,大多数是从齐国边境逃过来的,嘴上不说,但你一问就知道,全都是受不住边境抽粮催丁才跑出来的!”
秦浩看着这些人,有老有少,有男有女,大多衣衫褴褛,面容枯黄,但眼神里却带着一股活着的劲儿。
鲍老头笑着说:“这批人好使,给口饭干活不要命,关键是不闹事!”
“他们不是想当兵,也不是想封赏,他们就是想安稳种地,能活着吃饱饭就谢天谢地了!”
“咱们这边给的条件已经够他们祖宗烧高香!”
秦浩蹲下身,随手抓起一把泥土,看了眼田地的湿润度,又摸了摸袖子里装着的一张简报。o<,5o2?4~$?看@书μ× @@^免?&费\阅¨@读μ
那是前两天从大晋流出来的。
简报上写,大晋东川侯在清查府兵时,失手杀了一名族亲子弟。
此事被压了下来,但底下早就传疯了。
原因是他怀疑那名子弟暗通秦国。
秦浩放下泥土,站起身:“他们怕得太早!”
鲍老头一愣:“怕什么?”
“怕人心变!”
“可他们不知道,人心早就变了!”
“你看这帮人!”秦浩指着眼前田里那些在劳作的百姓:“他们原本是谁的人不重要,现在是谁养他们的,谁就是他们认的主子!”
“东川侯怕得是,这些人回去会动摇军心,害怕他们嘴里一句‘秦地能活’传到营中就炸营!”
“所以,他越是怕,越是急着清洗。
可一杀人,他下面的人就更怕—怕哪天轮到自己!”
“怕着怕着,就真的有人跑来投降了!”
“你说,这是不是个笑话?”
鲍老头笑着点头:“所以殿下才说,敌人自己会乱!”
秦浩没笑,只是拍了拍手,转身离开。
“继续按规矩安置,但把这批人分得再散些!”
“不能让他们抱团,更不能让他们互相熟识太深!”
“从今天起,营里每人都要登记亲属信息、过往居住地、擅长技能,统一造册!”
“但同时,把他们写给亲友的信—也统一收录一份副本!”
“那些信,我们不拦,但要知道写了什么!”
“我们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