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墨斋

繁体版 简体版
泼墨斋 > 天降魔头,日薪一元 > 第19章 土豆

第19章 土豆

,城门口收税的衙役如狼似虎,尤其对进城做买卖的农户加倍苛刻。

  好些农户没钱缴税,于是不进城做买卖,而在城外路边摆摊。

  周青峰随手买了几根萝卜黄瓜之类的,盖在箩筐上,免得那些稀奇作物惹人注意。

  城门的税吏如今认得他,看他背了个筐,也不拦着,反而笑脸相迎,主动打招呼。

  进了城,他装作不在意的绕城走了半圈,确定没人跟着,方才去城南的‘和顺旧衣铺’。

  铺子外头有个小厮在招呼生意,临街的二楼窗户摆着几个花盆,种着葱苗。

  周青峰不急着进去,绕着旧衣铺转一圈,才走进离铺子几十米外的一条巷子。

  等他进入巷子深处,变成体格健壮的八尺大汉。

  一米八几的块头在人群中太显眼了。这年月普通人个头矮,房子也矮,他伸手能碰着街边平房的屋檐。

  于是有身高优势的他压根不露面,而是选择翻墙。从一栋又一栋的民居后院翻过去,直到跳进‘和顺旧衣铺’的后院为止。

  姚贞在后院等着,笑盈盈的望着周青峰,“玉佩发热震颤,就知道是大哥要翻墙来了。

  为了让大哥翻墙顺手,我连附近几套店铺屋子都给买下来了。铺子里都是自己人。”

  “万事小心,鞑子走狗盯上你们了。以后联络要执行组织纪律,千万别粗枝大叶。”

  周青峰进了屋,把箩筐放下。

  作为看过好多谍战片的人,他本能觉着地下工作就得有个专业的样子,要有专业的人来执行专业任务,才能保证己方安全。

  尤其是他最近买了《文明重建指南》,里头有一堆世界情报机构的装逼故事,读来非常有趣。

  但最吸引他的是不少老一辈地下党写的回忆录,里头有大量血泪教训和敌后工作注意事项。

  此外还有《侦查学》,《保卫学》,《犯罪心理学》,《现场勘察学》、《预审学》之类的警察课程。

  周青峰白天跟郭铭德打架,夜里就点蜡烛总结抄书,每晚抄个两三千字,手腕都抄酸了,汇编成小册子。

  布置暗哨,信号物,安全屋,外出行动双人一组,前后跟踪,往返式路线......书太多,抄不完,永远抄不完。

  当周青峰拿出这些条例纪律时,姚贞除了惊讶他写的一手臭字,更认定这位大哥是个老江湖。

  这些经验总结对常年在外行走的小偷小贼,骗子大盗来说是保命技巧。没有多年实践是绝对不会知道的。

  有些技巧则是公门秘技,从来不在坊间流传,都是捕头、衙役,仵作吃饭的手艺,传男不传女。

  都说‘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周青峰抄的都是通俗易懂的精华,可不是瞎编的东西。

  姚贞因此对周青峰是佩服的很,觉着大哥真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无所不通。

  后院内有个小屋,里头有五六个学徒,正在抄录周青峰给的书页。他没提箩筐的事,先过去瞧了眼,问几个学徒,“能懂吗?”

  学徒抄的东西很特别,是汉语拼音和简繁体对照表。有人点头,有人不作声,有人茫然摇头。

  侍女多多也在其中,撅着嘴不满道:“大哥教的这些真是别出心裁,只是跟我之前学的完全不一样。”

  周青峰沉下心来,“别急,我再教你们几遍就是了。你们现在学的东西很重要很重要。

  别小瞧我教的这些,虽然基础却极其有用。只要你们学会了,便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汉语拼音和简体字是扫盲的大利器——别人造反要打造实体的刀枪,可他造反,先打造精神的刀枪。

  寻常百姓和战士不需要读什么之乎者也,能认识常用汉字,能把话说清楚,能简单计算,思维有逻辑,就足够了。

  古代文人也有拼音,有专门的训诂学,有《切韵》、《玉韵》、《广韵》之类的书籍。

  可这些书太难懂了,学习时间长,效率差,远不如字母化的汉语拼音来的简单易懂。

  字母和数字的组合还能有效的压缩信息,这在秘密工作中是非常便捷又高效的通信手段。

  周青峰不是培养八股状元,他要的是批量化的战争耗材。虽然这比喻很是残酷,但现实就是如此。

  要结束持续数百年的历史厄运,重振沉沦的民族,要重新锻造华夏之魂,就得燃烧无数的耗材。

  战争耗材不仅仅要会打仗,跟要会种地,会采矿,会冶炼,会锻造,会管理。

  不牺牲,不知胜利来之不易。

  “我们国内方言太多,川蜀口音跟闽南口音就完全不一样,跟陕西河北东北也是大相径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