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墨斋

繁体版 简体版
泼墨斋 > 一人之下,烽火铸铁 > 第516章 三一同归(16)

第516章 三一同归(16)

,不是疼痛,是种呼唤,像有什么东西在石的空白处等着他。

“石在等‘共通’的答案。”归真人偶突然开口,这是它第一次说完整的话,青铜嗓子里带着电流般的杂音,却异常清晰,它指着碎片的空白处,“马先生刻在我心里的话:‘万物不同,却共享一息;起源各异,却同归一处’,空无雾不是堵,是在等这句话填满。”它脖子上的珠子们同时发亮,记心珠映出万物的痛,伴兽牙透出共生的暖,牵缘片织出牵绊的网,这些光都朝着碎片的空白处涌去,却在边缘处折返,像找不到入口的溪流。

李维辰和赵玄通并肩站在观星台,石桌上摊着幅泛黄的《归元图》,图上的归元山被无数线条缠绕,每条线都连接着一处他们去过的地方,“万法阁的镇阁秘录里提过,归元山是天地的‘脐’,本源石是脐上的‘痣’,记录着万物从‘一’到‘万’的过程。”赵玄通用手指划过图上的线条,线条顿时发光,“我们走过的路,其实是在绕着归元山画圈,蚀骨崖的痛是‘分’的开始,空桑林的生息是‘生’的过程,现在该走到‘合’的终点了——不是让万物变回相同,是让万物在不同里找到共通的‘一’。”

归真人偶的木箱里这次只装了一样东西:从本源之种上摘下的第一片新叶,叶面上的纹路清晰地记录着他们的旅程,像幅微缩的地图。它用青铜手将叶片碾碎,金色的汁液滴在本源石碎片上,空白处突然浮现出细小的脉络,像在生根。

归元山的入口藏在云海深处,上山的路不是石阶,是由无数块本源石碎片铺成的,每块碎片上都映着不同的景象:这块是碎念泽的缀语莲在拼合碎字,那块是锁心渊的连心镜在缝合牵绊,最边缘的一块甚至映着三一门的本源之种,枝桠上结满了各地的果实。元一拄着竹杖在前头引路,每走一步,脚下的碎片就会亮起,将他们的影子映在石上,影子里夹杂着无数生灵的轮廓,像带着整个世界在同行。

“前面是‘归元台’,本源石就立在台中央。”元一指着云海中的高台,台基上刻满了上古符文,那些符文正在褪色,“石上的空白越大,符文就越淡,等符文完全消失,万物的起源记录就会彻底湮灭,到时候连‘我是谁’都成了无解的问题。”他突然停下脚步,转身对着望舒深深一揖,“山主说,能填空白的不是力量,是‘经历’——你掌心的胎记,已经记下了足够多的不同,现在该让它们在心里融成‘一’了。”

踏上归元台的瞬间,周围的云海突然静止,本源石的全貌展现在眼前:高约百丈,通体莹白,石面上布满流动的符文,像条奔腾的河,唯独中心处有块巴掌大的空白,散发着淡淡的吸力,将周围的光都往里拽。空无雾从空白处涌出,却在接触到望舒时化作金色的丝,缠绕着他的手臂,丝上浮现出无数问题:“痛与暖为何共存?”“不同为何要相通?”“归一为何要先经万异?”……这些问题像潮水般涌来,却在触及掌心胎记时,被上面的纹路一一化解,化作细碎的光。

归真人偶走到本源石前,青铜手轻轻按在空白处,逆生符文顺着石面蔓延,那些褪色的上古符文顿时亮起,与它脖子上的珠子共鸣:“记心珠说‘痛是相同的语言’,伴兽牙说‘暖是共通的温度’,牵缘片说‘牵绊是无形的纽带’……”它的声音越来越清晰,青铜质感渐渐褪去,“万物的起源或许不同,但活着的感觉是一样的——会痛,会暖,会牵挂,会记取,这些相同的感觉,就是‘一’的真意。”

望舒走到归真人偶身边,掌心的胎记与空白处相对,那些走过的地方、遇到的生灵、经历的故事,突然在脑海中连成一片:在蚀骨崖,他与星野共享过疼痛;在空桑林,他与草木同呼吸;在落霞坞,他与镜玄共守记忆;在听风寨,他与风啸同畅言……这些“同”不是抹杀差异,而是在差异中找到交汇的瞬间。他深吸一口气,将所有感知注入掌心,不是用力量,是用“经历”——让痛者知痛,让暖者传暖,让不同者在交汇时明白“我不是孤单一人”。

掌心的胎记突然化作一道金光,射向本源石的空白处,那些记录着旅程的纹路像活了过来,在空白处织成一张网:网的节点是他们去过的地方,网线是生灵间的共鸣,最中心的位置,是三一门的本源之种,枝桠上结着的果实都在发光,映出万物的笑脸。空无雾不再是空白,而是被无数细小的光填满,那些光是不同生灵的“活着”的证明,交织在一起,像首无声的歌。

本源石剧烈震动起来,石面上的符文与空白处的网融为一体,开始缓缓旋转,映出清晰的影像:不是单一的起源,是无数条溪流从不同的地方涌出,最终汇成一片大海,海面上漂浮着蚀骨崖的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