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阅读。信中,崇祯皇帝对辽阳攻城战的进展表示关切,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辽阳乃辽东重镇,攻必取之,但不可因急功近利而致伤亡过重。朕闻军械总局新制轰天雷威力甚大,可用于爆破城墙。然攻城之策,将军在前线,当视实际情况而定,朕不过多干预。但有一事必须注意:辽阳百姓多为汉人,攻城时务必区分敌我,尽量减少无辜伤亡..."读完密旨,孙传庭陷入了更深的思考。皇帝的意思很明确:既要确保攻下辽阳,又要尽量减少己方伤亡和平民伤亡。这与他的想法不谋而合。次日清晨,孙传庭召集众将,宣布了最终决策:"经过慎重考虑,我决定采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策。明面上,继续炮击,并做出强攻准备的姿态;暗地里,连夜挖掘三条坑道至城墙下,安放轰天雷。待坑道爆破成功,城墙出现缺口后,立即发动全面进攻。""此外,"孙传庭环视众将,"攻城时务必注意区分敌我,尽量避免伤及无辜百姓,这是陛下的特别叮嘱!""遵命!"众将齐声应道。当天下午,徐光祚带着几名技术人员,来到孙传庭帐中,展示了他们设计的"攻城利器"模型。"这是轰天雷的放置方案。"徐光祚指着一个精细的模型,"在城墙基部挖出三个相互连通的空腔,放入轰天雷,然后用长引线引爆。爆炸的冲击波会形成合力,对城墙造成最大破坏。"孙传庭仔细观察着模型,不时提出问题:"引线的长度如何保证?爆炸的时机如何掌控?"徐光祚一一作答,显示出深厚的专业知识。"好,就按这个方案执行。"孙传庭最终拍板,"今晚开始挖掘坑道,务必保密,不得走漏风声。"当夜,在严密的警戒下,明军工兵开始秘密挖掘通往辽阳城墙的坑道。为了掩盖挖掘的声音,明军炮兵还时不时发射几发炮弹,制造声响。辽阳城头,阿济格正在巡视防务,突然听到远处传来的爆炸声。"又开始炮击了?"他皱眉问道。"是的,大人,不过力度不大,似乎只是骚扰。"副将回答。阿济格望着远处明军营地的灯火,眼中闪过一丝疑虑:"明军这几天动作有些奇怪,白天炮击减弱,夜间却不断有动静...派人加强巡逻,特别注意城墙根部,防止明军挖掘坑道!""遵命!"副将领命而去。然而,明军的挖掘工作已经开始,而且进展顺利。辽阳城下的攻防较量,正在进入最关键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