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墨斋

繁体版 简体版
泼墨斋 > 中国野史大甩卖 > 第14章 荆南高氏巧周旋

第14章 荆南高氏巧周旋

们还会主动派兵帮助大国打仗,当然,都是象征性的,不会真的伤筋动骨。

北宋建隆四年(963年),宋太祖赵匡胤决定消灭荆南。这时候的荆南君主是高保融的儿子高继冲。赵匡胤玩了一手"假道伐虢",他借口要借道荆南去攻打湖南的周保权,派大将慕容延钊、李处耘率军南下。

高继冲心里清楚,北宋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但他还是抱着侥幸心理,想继续用"周旋"的老办法应付。`小\说/宅_ /已¨发,布`最+新`章·节^他派使者去劳军,结果使者回来报告说,北宋军队阵容严整,士气高昂,根本不是荆南能抵挡的。高继冲这下慌了,赶紧亲自去拜见慕容延钊,结果刚离开江陵,北宋军队就趁机占领了城池。高继冲一看大势已去,只好投降,荆南就此灭亡。

荆南高氏的故事,虽然听起来有点"没节操",但在五代十国那个乱世,却是最现实的生存之道。他们没有逐鹿中原的野心,只求偏安一隅,活下去。为了活下去,他们可以放下尊严,向任何强大的势力称臣;可以不顾道义,抢劫过路的使者;可以没有原则,在大国之间反复横跳。

这种生存哲学,虽然不值得推崇,但也让人不得不佩服他们的"智慧"。在那个弱肉强食的时代,荆南就像一个走钢丝的艺人,在大国的夹缝中小心翼翼地维持着平衡,居然走了五十七年。这其中的辛酸和无奈,恐怕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最后,用一句话来总结荆南高氏的"巧周旋":在乱世中,有时候放下身段装孙子,比硬着脖子当英雄更能活下去。当然,这只是特殊时代的特殊生存之道,放在现在,可就行不通了。荆南的故事也告诉我们,国家也好,个人也好,要想真正强大,还是得有自己的实力,光靠耍小聪明,终究是靠不住的。

要说五代十国里最会混的政权,荆南绝对是头一份。这地儿不大,就占着荆州、归州、峡州三个州,搁现在也就湖北荆州周边那一片。但就这么个小地方,居然从后梁一直活到了北宋,历经五位君主,长达五十七年。靠的不是兵强马壮,也不是地盘多大,就靠一手"巧周旋"的本事,在周围大国之间来回忽悠,堪称五代十国的"外交鬼才"。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荆南高氏是怎么把"装孙子"这门艺术玩到极致的。

荆南的开国君主叫高季兴,原本不姓高,叫季兴,后来被朱温赐姓高。这哥们早年是个孤儿,跟着汴州富豪李七郎当奴才,后来朱温看中他机灵,收他做了亲随。朱温称帝建立后梁,高季兴被封为荆南节度使,镇守江陵。

刚到江陵的时候,这地儿刚经历战乱,残破不堪。《旧五代史》里说"江陵兵火之后,市井凋零",高季兴到任后,一边招抚流亡百姓,一边修城墙挖护城河,慢慢把江陵建成了一个易守难攻的据点。

但高季兴心里清楚,后梁虽然封了他节度使,但北边有强大的后唐,南边有南汉、马楚,东边还有南唐,荆南夹在中间,就是个四战之地。要想活下去,就得会来事。于是高季兴开始了他的"周旋"之路:对后梁,他表面上毕恭毕敬,按时纳贡;暗地里却和南边的马楚眉来眼去,时不时搞点小动作。

高季兴死后,儿子高从诲接班。这位仁兄比他爹更能折腾,把荆南的"周旋"艺术推向了新高度,江湖人称"高赖子"。为啥叫这名字呢?因为他干了件特不地道的事。

那是后唐天成三年(928年),南汉的使者带着大批金银珠宝去开封朝贡后唐,路过荆南。高从诲一看,这么多宝贝,眼红了,二话不说就派兵把使者抢了。南汉皇帝刘龑气得够呛,马上派军队攻打荆南。高从诲一看大事不好,南边的马楚也蠢蠢欲动,赶紧把抢来的东西打包送回去,还写了封情真意切的道歉信,说自己是"一时糊涂,冒犯天使"。南汉一看东西还回来了,气也消了,就撤兵了。

这事儿之后,高从诲发现了一条"生财之道":凡是路过荆南的各国使者,不管是去哪的,先抢了再说,要是对方找上门来,就把东西还回去,道个歉,反正没损失,说不定还能捞点好处。《资治通鉴》里记载,高从诲"常邀留其使者,掠取其物,而诸道以其地狭兵弱,亦不能讨"。周围的国家都觉得荆南太小,打他不值当,就这么着,高从诲靠着"抢劫-认怂"的套路,居然赚了不少便宜。

除了抢使者,高从诲最擅长的就是"见风使舵"。后唐灭了后梁,他马上向后唐称臣;后晋灭了后唐,他又向后晋纳贡;契丹灭了后晋,他转头就向契丹称臣;后汉灭了契丹扶持的政权,他又向后汉进贡;后周取代后汉,他接着向后周称臣。南边的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