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墨斋

繁体版 简体版
泼墨斋 > 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 > 第6章 四叔谋逆,削权固本

第6章 四叔谋逆,削权固本

忠,以及那位神出鬼没的僧人道衍。这些人,是西叔的智囊与手足。皇爷爷可以‘恩赏’为名,下旨征召他们入京,或入翰林院修书,或入国子监讲学,或入六部委以闲职。官职虽不高,却是天子近臣的体面。他们若不来,是为抗旨,正好落下口实。他们若来了,便是入了京城这座大笼子,斩断了西叔的羽翼,成了我大明的人质。”

“妙!釜底抽薪!”朱元璋连连点头,眼中的血丝都仿佛消散了不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棋手落子的快意。

“第三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清腹心。”朱雄英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吕氏的供状中,提到了京中数个与燕王府有染的联络点和官员。?鸿_特?晓*税-蛧, `埂^歆/嶵`全¢这些人,是西叔安插在京城的耳目,是藏在我朝腹心的毒瘤。必须由锦衣卫秘密动手,顺藤摸瓜,将这张网络连根拔起!但切记,只抓不审,只控不杀。将这些人证物证牢牢掌握在手中,这便是悬在西叔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他一日不敢轻举妄动,我大明便多一日的准备时间。”

三步棋,环环相扣,狠辣而不失稳健,招招都打在朱棣的七寸之上,却又没有一招是首接将他置于死地,始终留有回旋的余地。

朱元璋定定地看着自己的孙子,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这等老辣的政治手腕和深远的谋略,真的是一个八岁孩童能想出来的吗?他甚至产生了一种荒谬的感觉,仿佛站在他面前的,不是他的孙儿,而是一位与他共同开创了大明江山的开国元勋。

“好……好……好!”朱元璋一连说了三个好字,他一把将朱雄英抱了起来,让他坐在自己的腿上,朗声笑道:“有我圣孙在此,何愁天下不定!就照你说的办!”

他当即唤来太监,口授圣旨,一道道看似寻常的调令,承载着帝王的雷霆之怒,如无形的利剑,向着千里之外的北平府,悄然刺去。

---

北平,燕王府。

塞外的风,总是带着一股萧瑟的冷意。

朱棣一身玄色劲装,正在演武场上练习射箭。他身形挺拔,猿臂蜂腰,开弓如满月,箭去似流星,每一箭都正中百步之外的靶心,引得周围的亲兵阵阵喝彩。

然而,他那张棱角分明的脸上,却没有丝毫得瑟,反而锁着一双浓重的眉头。

就在一个时辰前,京城来的天使宣读了三道圣旨。

第一道,称赞他戍边有功,但北平防务事关国本,特派大将耿炳文率五千京营兵士,前来“协防”,负责北平外围的防务调度。

第二道,夸他王府长史葛诚、纪善金忠等人德才兼备,特召入京,另有重用。

第三道,斥责了北平布政使司的一些地方官员办事不力,言语间颇有敲打之意。

三道旨意,分开来看,似乎都合情合理,是皇帝对一个功高藩王的恩威并施。但合在一起,却透着一股说不出的诡异。

“王爷。”

一个身披黑色僧袍的削瘦身影,如鬼魅般出现在朱棣身后。正是他的第一谋士,僧人道衍,姚广孝。

“道衍,你也看出来了?”朱棣放下手中的弓,沉声问道。

道衍的目光深邃如井,他缓缓道:“风起于青萍之末。耿炳文是宿将,为人忠谨,只听皇上一个人的。他名为协防,实为监军,五千京营兵,更是楔入王爷兵权的一根钉子。调走葛诚与金忠,是为‘剪除羽翼’。斥责地方官,是为‘敲山震虎’。这三道旨意连在一起,是一套组合拳,目标只有一个——就是王爷您。”

朱棣的脸色阴沉了下来:“父皇这是何意?难道是京中有人进谗,说本王拥兵自重?”

“恐怕……不止于此。”道衍摇了摇头,眼中闪过一丝忧虑,“寻常的猜忌,不会用如此滴水不漏的手段。这手法,看似温和,实则狠辣,招招都扼在咽喉。贫僧担心的,是京中发生了我们不知道的变故。而且……这不像是皇上以往大开大阖的行事风格,倒像是有高人在背后指点。”

“高人?”朱棣冷笑一声,“满朝文武,除了那几个酸腐的老头子,谁有这个本事?太子大哥仁厚,不像会用这种手段对付我。”

“太子殿下自然不会,”道衍意味深长地说道,“但……东宫,可不止太子殿下一位主人啊。”

朱棣心中一动,一个他从未放在心上的人影,猛地浮现在他脑海中。

那个本该死于天花,却奇迹般痊愈,甚至治好了太子妃“痨病”的侄子,皇太孙,朱雄英。

会是他吗?一个八岁的孩子?

这个念头刚一升起,就被朱棣自己掐灭了。不可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