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墨斋

繁体版 简体版
泼墨斋 > 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 > 第9章 燕王试探,暗流涌动

第9章 燕王试探,暗流涌动

冰。朱棣一身劲装,站在演武场上,手中握着一张铁胎弓。他没有看靶心,只是静静地听着身后葛诚的汇报。

葛诚将应天府发生的一切,事无巨细,一一道来。从皇后起死回生,到太孙名动京城,再到奉天殿上的那场问对。他着重描述了朱雄英的言行举止,和他那双仿佛能洞悉一切的眼睛。

“……殿下,臣可以断定,京中的传言非但没有夸大,甚至还说得保守了。那位皇太孙,绝非寻常八岁孩童。他的心智、气度、手段,臣遍观朝野,亦未曾见有出其右者。皇上让他当众评判您送的寿礼,其意……不言自明。”

听完汇报,朱棣沉默了良久。演武场上,只有北风刮过旗帜的猎猎声。

突然,他猛地转身,拉弓如满月,弓弦发出一声惊心动魄的嗡鸣。

“嗖——”

利箭离弦,带着撕裂空气的尖啸,不偏不倚,正中百步之外的靶心红点!箭羽兀自剧烈地颤动着。

“好一个‘小药王’,好一个‘神来之笔’!”朱棣缓缓放下弓,脸上看不出是怒是喜,但那双虎目之中,却燃烧着一股熊熊的烈焰,“本以为大哥仁善,东宫不足为惧。却不想,他生了个好儿子!”

他原本的计划,是想通过这次试探,确认应天府的权力核心是否稳固。如果皇后去世,太子悲痛欲绝,朝政出现混乱,那么他便可以借“清君侧、稳固国本”的名义,联合其他藩王,向中央施压,为自己谋取更大的权力和话语权。

可现在,葛诚带回来的消息,彻底打乱了他的部署。

朝廷非但没有不稳,反而因为朱雄英的横空出世,变得前所未有的团结和稳固。这个侄子,就像一颗钉子,将东宫的地位死死地钉在了大明江山图的核心。他不仅是祥瑞,更是一种强大的政治武器。

“一个能起死回生的储君……呵呵,父皇这是把所有的宝,都押在了他身上啊。”朱棣冷笑一声,他走到地图前,目光落在应天府的位置上,久久不语。

“殿下,我们接下来……”葛诚试探着问道。

“等。”朱棣只说了一个字。“现在不是时候。这个侄子,锋芒太盛,我们暂避其锋。传令下去,王府上下,行事务必低调,对朝廷的旨意,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另外,派人去应天,给本王查!把皇太孙朱雄英,从出生到现在的所有事情,他读过什么书,见过什么人,说过什么话,事无巨细,全部给本王查清楚!”

他有一种强烈的首觉,这个侄子,将会是他此生最大的对手。

---

应天,东宫。

朱雄英并没有因为挫败了西叔的试探而沾沾自喜。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来自北平的威胁,就像一座冰山,如今显露在外的,不过是冰山一角。

他不能坐等威胁降临,必须主动出击。但他现在的位置,决定了他不能像朱棣一样明火执仗。他的所有行动,都必须在“孝孙”、“储君”的光环下进行,润物细无声。

书房内,他铺开一张大明的疆域图,目光在北平、大同、宣府等几个北方重镇上来回移动。

他知道,藩王最大的依仗,就是兵权。而兵权的命脉,在于钱粮。

几天后,朱雄英再次求见了朱元璋。

“皇爷爷,”他恭敬地行礼,“孙儿近日听闻,北方九边军镇,粮草转运颇为繁复,耗费巨大。孙儿想,既然孙儿将来要为皇爷爷和父王分忧,不如就从这最根本的钱粮账目学起。恳请皇爷爷恩准,让孙儿可以出入户部和兵部的档库,查阅历年北疆的粮草、军械调拨的卷宗。一来可以学习国朝大政,二来……也想看看,有无可以为朝廷节流省弊之处。”

朱元璋看着自己这个主动要求“加班”的大孙,先是一愣,随即明白了过来。

查钱粮账目?这孩子,哪里是想学什么节流省弊,他这是想从根子上,摸清楚北方那几个藩王的家底啊!

这是一个看似人畜无害,实则首指要害的请求。以学习国政为名,行监察之实。谁也挑不出错来,甚至还会称赞太孙勤勉好学。可一旦让他查出什么问题,那就是一柄随时可以出鞘的利剑。

“准!”朱元璋的回答干脆利落,他看着朱雄英,眼中满是赞赏与纵容,“咱不仅准你查,咱还给你一道手谕。户部、兵部,但凡你所到之处,所有卷宗,无论机密与否,皆可调阅。若有敢阻拦或阳奉阴违者,先斩后奏!”

朱雄英接过那份沉甸甸的手谕,心中一片澄明。

他知道,棋盘己经布下。一方是雄踞北疆、手握重兵的战神燕王;另一方,是身处中枢、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