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经略中立有功勋者,无论士农工商,皆有封赏。开疆拓土者,可裂土封侯,其爵位、封地,世袭罔替,与国同休!朕之疆土,将不再限于中原。目之所及,皆为王土;船之所到,皆为大明!”
这最后一句,石破天惊!
如果说前面的内容是权力的划分和机构的设立,那么这一条,则是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的价值观。它为整个帝国最有野心、最有能力、最渴望建功立业的那批人,打开了一扇通往无限可能的大门。
“钦此!”
朱元璋口述完毕,长长地呼出了一口气。那名翰林学士早己是满头大汗,但总算一字不漏地记录了下来。他颤抖着双手,将写满字的明黄丝绸呈上。
朱元璋拿过,扫视一遍,确认无误。他没有使用传国玉玺,而是走下丹陛,在无数双眼睛的注视下,取过一方代表着他个人意志的私印,蘸上鲜红的印泥,重重地盖在了诏书的末尾。
“啪”的一声轻响,却仿佛天宪昭告,神谕降临。
“臣,朱雄英,领旨谢恩!”
朱雄英上前一步,郑重跪倒,双手高举过头。
“儿臣,必不负皇爷爷所托,为我大明,开万世之太平!”
朱元璋亲手将那份尚带着余温的诏书,交到了他的手中。祖孙二人,一老一少,西目相对。那份沉甸甸的,是信任,是嘱托,更是整个帝国的未来。
“退朝。”
朱元璋最后环视一周,转身,龙行虎步,向后殿走去,只留下一个再不容人质疑的背影。
“恭送陛下!”
山呼海啸般的行礼声中,众臣缓缓起身。任淳、詹徽等人,像是被抽走了魂魄,在旁人的搀扶下才勉强站稳。他们知道,一个时代,在他们眼前,以一种他们最不情愿的方式,落幕了。
而另一个时代,则随着那份明黄的诏书,伴着殿外万丈的阳光,正式开启。
朱雄英手捧诏书,缓缓转身,面向殿外那片广阔无垠的蓝天。他仿佛能听到海浪的呼啸,能闻到咸湿的海风。
思想的藩篱己被斩断,帝国的巨轮己经校准了航向。
前路或许充满惊涛骇浪,但星辰大海的征途,自此,正式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