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墨斋

繁体版 简体版
泼墨斋 > 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 > 第37章 建立台湾总督府,海外治理初显

第37章 建立台湾总督府,海外治理初显

痛让孩子大哭起来,引得周围的土著一阵骚动。但随即,军医用一把小巧锋利的手术刀,迅速切开了脓包,排尽毒血,敷上特制的金疮药,最后用干净的纱布包扎好。他还取出一枚退烧的药丸,让孩子的母亲用温水化开,喂他服下。

整个过程,在土著们眼中,简首匪夷所思。他们不理解为何要用刀去割病人,更不明白那些瓶瓶罐罐里的东西有何用处。

然而,仅仅半个时辰后,奇迹发生了。那孩子的体温,竟然真的降了下来,脸色也恢复了些许红润。

这一下,整个新港社都轰动了。长老看着那个起死回生的孩子,再看看朱雄英和他身后那些神情自若的明军,他浑浊的眼中,第一次流露出了深深的敬畏。这种力量,远比红毛夷的火枪更让他们感到震撼,因为它代表着“生”,而不是“死”。

“这,是‘文明’的第三份礼物。”朱雄英的声音适时响起,“我们有最好的医生和药品,可以治愈你们的疾病,让你们的族人免受病痛之苦。我们所求的,并非奴役你们,而是合作。”

他看着那位己经完全被折服的长老,提出了自己的条件:

1. 新港社及其附属部落,承认大明对台湾的最高统治权。

2. 大明保护部落的安全,不受外敌侵扰,并向他们提供技术、物资援助。

3. 部落需要选派年轻人,学习汉话,学习大明的律法和耕种技术。

4. 部落的内部事务,只要不触犯大明律法中的杀人、叛乱等重罪,可依从旧俗。

5. 双方互开集市,公平交易。

这些条件,对于新港社而言,非但没有压迫,反而充满了善意与诱惑。长老几乎没有犹豫,便带领着族人,向着朱雄英,献上了他们最崇高的敬意。

一场潜在的冲突,被朱雄英用超越时代的智慧,化解为一次成功的结盟。他没有用刀剑去赢得土地,而是用文明的成果,去赢得了人心。

回到安平城,朱雄英立刻投入到了更宏大的规划之中。

他亲自带着工部的技术官员,勘探了整个安平港的水文地貌,规划出了一套完整的港口扩建方案:修建新的防波堤,疏浚航道,建立分区的码头——军用、商用、渔用,并规划了庞大的仓储区和船坞。

他还下令,以安平城为起点,开始修建一条贯穿台湾南北的“官道”。这条路将以碎石铺设,宽达三丈,足以让西驾马车并行。它不仅是军事运输线,更是未来经济与文化的生命线。

在安平城外,大片的土地被划为“军屯区”,由驻军士兵在训练之余进行开垦。朱雄英还带来了内地高产的稻种和甘蔗,他要让这片土地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粮食自给,并成为大明未来的“糖仓”。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安平城新立的角楼上。

朱雄英站在城头,眺望着远方。港口方向,工地上人声鼎沸,士兵们正在挥汗如雨地打下第一根地桩;城外,新开垦的田地里,升起了袅袅的炊烟;更远处,新港社的土著,正用大明赠予的铁锅,烹煮着一天的收获,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这片土地,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从一个被殖民者盘剥的据点,向着一个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繁荣领地转变。

“殿下,”徐辉祖站在他身后,感慨万千,“臣从未想过,治理一方,竟可以如此。不战而屈人之兵,不夺而得其民心。安平,在殿下的手中,不出十年,必将成为东南第一雄城!”

朱雄-英微微一笑,目光却越过了眼前的港湾,投向了更深邃、更广阔的南方海洋。

“安平,仅仅是一个开始。”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雄心与渴望,“辉祖,你看那片大海。吕宋群岛、香料群岛、马六甲……那里有数不尽的财富,有更广阔的土地,也有更多觊觎我中华的敌人。”

“台湾,是我大明探出龙爪的第一根利指。朕要在这里,为我大明,撬开一扇通往整个世界的大门!”

夕阳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宛如一尊俯瞰着新时代的巨人。一个前所未有的海洋帝国,正以台湾为基石,悄然孕育着它的雏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