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博多之惊
博多湾,东瀛总督府。
朱棣的心情本该是极好的。他精心布置的“分化瓦解”之策,己初见成效。武田军“称病”,伊达军“观望”,毛利与上杉内讧,所谓的十三家大名联军,己是名存实亡。
然而,锦衣卫指挥使纪纲送来的一份最新情报,却让他脸上的笑容凝固了。
这份情报极为零散,不成体系。
“报,我军在肥前国一处村庄征粮时,遭数百村民手持竹枪、粪叉围攻,高喊‘诛杀佛敌’。”
“报,潜入畿内地区的探子回报,近期京都各大寺庙香火鼎盛,僧侣公开宣讲明军乃‘天魔降世’,煽动信徒反抗。”
“报,有可靠消息,公家五摄政之首的一条经嗣,近期频繁秘密召见各地寺社的住持,并有大量黄金从其府库中流出,去向不明。”
“最重要的一条:一名被我们策反的下级武士称,他亲眼见到一位头戴乌帽的京都来使,进入了毛利元就的营帐,彻夜未出。”
朱棣将这些看似不相干的情报铺在桌上,眉头紧锁,一种前所未有的不安感涌上心头。他将目光投向身旁的姚广孝。
黑衣僧人姚广孝捻着佛珠,双目微闭,半晌才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丝从未有过的凝重:“殿下,我们可能……捅了马蜂窝了。”
“马蜂窝?”朱棣冷哼一声,“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酸腐文人,能掀起什么风浪?”
“殿下,此言差矣。”姚广孝睁开眼,目光锐利如刀。“匹夫之怒,血溅五步。文人之怒,可倾天下。”
“武家争雄,争的是土地和兵马,是‘力’。此物有形,可以刀剑破之,可以利益诱之。而公家弄权,争的是人心和法统,是‘名’。此物无形,看不见,摸不着,却能号令天下,杀人于无形!殿下,您用阳谋分化了武家联盟,而这一条经嗣,正用阴谋,在宗教和法统的层面,编织一张覆盖整个东瀛的大网!”
朱棣终于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可以不在乎一个幕府将军,也可以蔑视一群大名,但他不能不忌惮那个被所有东瀛人,包括武士在内,都视为神明后裔的天皇。
锦衣卫可以暗杀一个大名,但绝不能动天皇一根汗毛。神机营的火炮可以轰平一座城池,但如果炮弹落入京都御所,那带来的将不是胜利,而是整个民族不死不休的仇恨。
“他们想做什么?”朱棣沉声问道。
“尊王攘夷。”姚广孝一字一顿地吐出西个字。“他们要借我大明之手,推翻足利幕府,再借天皇之名,驱逐我大明之军。殿下,您成功地将一群饿狼变成了相互猜忌的野狗,而这位一条经嗣,却正在试图将这些野狗,以及整个东瀛的绵羊,全都变成狂热的疯虎。”
朱棣走到巨大的地图前,目光死死地盯着“京都”那个小小的圆点。他仿佛能看到,一条经嗣正站在紫宸殿的阴影里,带着一丝嘲讽的微笑,注视着自己。
前方的敌人正在崩溃,但一个更古老、更狡猾、更难缠的对手,己经从历史的尘埃中苏醒,亮出了獠牙。
一场以“尊王攘夷”为号召的更大风暴,即将在地平线上升起。朱棣明白,他真正的战争,现在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