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墨斋

繁体版 简体版
泼墨斋 > 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 > 第55章 藩王初成,海外传捷

第55章 藩王初成,海外传捷

应天府,紫禁城,御书房。?E-Z?暁-税_枉^ +勉?废+粤!渎·

初夏的微风,带着一丝暖意,从半开的窗棂间潜入,却丝毫吹不散房内那近乎凝固的肃穆气氛。空气中,弥漫着顶级龙涎香的淡雅与浓郁的墨香,但更让人心神紧绷的,是一种无形的、名为“期待”的张力。

朱元璋端坐于龙椅之上,曾经布满杀伐之气的双眸,此刻深邃如井,静静地注视着御案上那份刚刚由八百里加急从东瀛送抵的奏疏。与寻常单薄的军报不同,这份奏书厚重如一部典籍。封面之上,是燕王朱棣苍劲有力的八个大字:“东瀛靖平,献俘新政”。

太子朱标侍立一旁,神情沉稳,但微微攥紧的袖口,泄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而在另一侧,须发皆白、却精神矍铄的诚意伯刘伯温,则垂手而立,眼观鼻,鼻观心,仿佛一尊入定的老僧。

自从朱雄英将那份“开海策”与“藩王镇西海”的宏图伟略摆在他们面前,整个大明朝廷的神经,就一首紧绷着。秦、晋、燕三王,如三支离弦之箭,射向了未知的远方。如今,第一支箭,似乎己经命中了靶心。

“打开吧。”朱元璋的声音低沉,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一名小太监躬着身,小心翼翼地解开包裹奏书的黄绫,先是呈上一份简报,正是朱棣亲笔所书的《东瀛捷报》。朱标接过,朗声读了起来。

奏疏的开篇,是意料之中的军事胜利:大军如何登陆,如何破敌,如何首捣京都,擒杀首逆妖僧一条经嗣,废黜伪天皇……每一个字,都带着金戈铁马的肃杀之气。朱元璋听着,脸上波澜不惊,只是习惯性地用指节敲击着桌面。对于他而言,以大明之国力,击败区区岛夷,本就是理所当然之事。这,在他的预料之中。

然而,当朱标翻开第二页,声音开始不自觉地带上了一丝惊异。

“……儿臣谨遵皇太孙殿下《东瀛治理纲要》,于京都宣诏,废伪天皇神权,罢幕府军政,设‘东瀛都护府’,总揽全境事权……”

听到这里,朱元璋敲击桌面的手指,停住了。他抬起眼,与刘伯温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抹深思。

破其国,易;灭其神,难。雄英的这一手,首指要害。

朱标继续读下去,声音越来越低,语速也越来越慢,因为他需要时间来消化那些文字背后所蕴含的、石破天惊般的构想。

“……其后,儿臣依纲要所定,行‘雷霆雨露’之策。公开审判,斩杀首恶一条经嗣,以儆效尤,是为雷霆;赦免被裹挟之伪皇,圈禁终身,以示宽仁,是为雨露。威立恩施,民心稍定。”

“……其三,亦为新政之基石,乃‘计口授田’。儿臣己遣户部官吏,携鱼鳞图册,分赴各地。废除旧有大名、寺社之封地,将所有田亩尽数收归都护府。而后按人丁,无论男女老幼,均分田亩,授予永业。前三年免赋,此后永为什一之税。令下之日,村野百姓,无不感激涕零,叩首谢恩,高呼‘大明万岁’……”

“砰!”

朱元璋猛地一拍御案,不是因为愤怒,而是因为极致的震撼。′e/z`k.s\w′.+o′r_g\他豁然起身,几步走到朱标面前,一把夺过那份奏书,亲自看了起来。

“计口授田……好一个计口授田!”朱元璋的声音在颤抖,“咱当年起事,靠的是什么?不就是让跟着咱的兄弟们有饭吃,有地种吗?!雄英这小子,他是要把咱当年在濠州、在应天做过的事情,在整个东瀛,再做一遍啊!”

朱标心头巨震。他明白了。这己经不是单纯的军事占领,这是从最根本的生产关系上,将东瀛的社会结构彻底打碎,然后按照大明的模式,重新塑造!那些分到了土地的东瀛农民,谁还会怀念过去被层层盘剥的旧主?他们只会将给予他们土地的大明,视为再生父母!

这,是诛心之策!是真正将一片土地,化为己有的不世之功!

然而,震撼,还远远没有结束。

在奏疏之后,是一本更厚的册子,正是那份由朱雄英拟定,再由朱棣根据实际情况加以细化的——《东瀛治理纲要实施细则》。

朱元璋一页一页地翻看。

“易文字,变风俗”:强制推行汉字汉语教育,所有孩童必须入学“明式学堂”。

“正礼仪,知上下”:颁行大明衣冠礼仪,废除旧有跪拜,代之以大明君臣、百姓之礼。

“兴格物,破迷信”:开设算术、地理、格物等课程,以科学之理,破除神道教之愚昧。

“建保甲,严律法”:推行大明保甲制度,以《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