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般的痛心,“麻六甲之败,非战之罪,乃是国策之罪啊!”
他抬起头,目光首视朱雄英,眼中满是诘难。
“自太孙殿下力主‘开海’以来,耗费国帑无数,建造巨舰,分封藩王于海外。臣等当初便己进言,海疆之外,乃蛮荒之地,人心叵测,风波险恶。如今,果真应验!”
“我中华上国,地大物博,自给自足,何须与那些化外之民争夺蝇头小利?如今为了那些虚无缥缈的海外疆土,让我五千大明好儿郎,埋骨于异域之海!让大明国威,蒙受此等奇耻大辱!此皆开海之祸也!”
他的声音慷慨激昂,充满了道德上的感染力,立刻引起了众多保守派官员的共鸣。
“方学士所言极是!开海,实乃取乱之道!” “请陛下即刻下旨,禁绝海贸,召回所有藩王!” “海疆之患,甚于北元!请陛下锁国自守,固我中华根本!”
一时间,整个奉天殿,群情激奋。要求禁海锁国,将大明重新变回一个内陆帝国的呼声,如同狂澜,席卷了一切。
他们将这场惨败,归罪于朱雄英的“开海”国策。他们要用这场失败,来彻底否定朱雄英为大明打开的那扇望向世界的窗户。
朱标站在一旁,看着被群臣口诛笔伐的儿子,心急如焚,却又不知如何辩驳。因为眼前血淋淋的事实,似乎真的证明了方孝孺等人是对的。
整个朝堂的压力,都聚焦在了朱雄英一人的身上。
他,如同狂风骇浪中的一叶孤舟。
朱元璋的目光,也死死地锁定在自己的孙儿身上。他的内心,正在进行着天人交战。锁国,是最安全、最稳妥的选择,能让帝国免于未知的风险。但是……那份被深深刺痛的骄傲,那份对孙儿的信任,又让他无法轻易下这个决心。
他要看,他的大孙,如何应对这场足以倾覆一切的狂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