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来,我们的丝绸会销往更远的地方,为国家赚取更多的白银!"
乾清宫内,崇祯皇帝正在审阅江南各府送来的财税报表。
"好!好!"崇祯不禁拍案而起,"短短半年时间,江南的赋税收入就增加了三成!这'摊丁入亩'的新政果然有效!"
户部尚书毕自严在一旁解释道:"陛下,这还只是开始。随着丈量工作的深入,那些隐匿的田产会越来越多地浮出水面。据估计,全面实施后,江南的赋税收入至少会翻一番!"
崇祯满意地点点头:"这对我们筹备辽东战事,可是一大助力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毕自严又道:"不仅如此,陛下。'官督商办'和'股份制'的推行,也取得了显着成效。以苏州的丝绸厂为例,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后,产量提高了五成,质量也更加稳定,深受海外商人欢迎。仅此一项,就为国库增加了十万两白银的收入!"
崇祯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这正是朕想要的结果!江南自古以来就是富庶之地,但其财富大多被当地士绅豪强把持,朝廷只能分到一小部分。现在,通过这一系列改革,朕终于能将江南的财富真正掌握在手中,为国家所用!"
毕自严拱手道:"陛下圣明!不过,这些改革推行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阻力。特别是那些士绅豪强,他们千方百计地阻挠,有的甚至煽动民众闹事。"
崇祯冷笑一声:"这些人,只顾自己的利益,不顾国家安危,实在可恨!传朕旨意,对那些阳奉阴违、阻挠改革的士绅豪强,一律严惩不贷!必要时,可动用厂卫的力量,彻底肃清这些蛀虫!"
"遵旨!"户部尚书应道,"臣已经与都察院和东厂密切配合,对江南各地的士绅豪强进行了摸底调查。那些真正阻挠改革的,已经列入了黑名单,将逐一处理。"
崇祯又问:"那些配合改革的官员和士绅,表现如何?"
毕自严回答:"大多数表现不错,特别是那些新派官员,如苏州知府佥事张元、杭州知府石万程等,他们坚决贯彻陛下的政策,不畏权贵,深得民心。"
崇祯点点头:"这些人可以重用。朕一向奉行赏罚分明的原则,对那些忠于朝廷、有实干能力的官员,一定要提拔重用;对那些阳奉阴违、贪污腐败的,则坚决惩处!"
"陛下圣明!"户部尚书赞叹道。
崇祯又翻阅了几份报表,突然问道:"朕听说,江南一些地方开始尝试取消不合理的关卡和陋规,统一市场,促进商品流通,情况如何?"
户部尚书回答:"效果非常好!以往,江南各地之间设有大量关卡,商人每经过一处,就要缴纳各种名目的税费,大大增加了商品流通成本。现在,这些不合理的关卡被取消后,商品流通明显加快,市场更加繁荣。特别是皇家票号的设立,为商人提供了安全便捷的汇款方式,进一步促进了跨区域贸易。"
崇祯满意地点点头:"好!这正是朕想要的结果。一个统一、繁荣的市场,不仅能增加国家财政收入,还能提高民众生活水平,可谓一举多得!"
毕自严又补充道:"还有一点值得一提,陛下。随着改革的深入,江南地区的社会风气也在悄然变化。以往那种'重文轻商'的观念开始淡化,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商业的重要性。一些有远见的士绅,甚至主动参与到'官督商办'的企业中来,成为股东。"
崇祯眼前一亮:"这是个好现象!朕一直认为,文、武、商三者缺一不可。只有三者协调发展,国家才能真正强大起来!"
"陛下高见!"户部尚书赞叹道。
崇祯放下报表,站起身来,走到窗前,望着远处的景色,眼中充满了憧憬:"江南,这块富庶的土地,终于真正成为了大明的财赋之源!有了这源源不断的财富支持,朕就有了足够的底气,去应对辽东的战事,去推动更多的改革,去实现大明的复兴!"
喜欢魂穿崇祯:我激活暴君模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