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府,一场激烈的冲突正在上演。.2.叭′墈!书¨王· _吾·错?内/容*
"凭什么丈量我家的土地?这是祖传的田产,从来没有登记过!"一位穿着华丽的士绅怒气冲冲地对着官府的丈量官员大喊。
丈量官员面无表情地回应:"这是朝廷的'摊丁入亩'新政,所有土地都必须重新丈量登记,无一例外。请士绅老爷配合,否则我们只能请衙役强制执行了。"
"你敢!"士绅拍案而起,"我可是进士出身,有功名在身!你们这些小吏,竟敢对我无礼?"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时,一队衙役在一位年轻官员的带领下赶到了现场。
"下官苏州知府新任佥事张元,奉命监督'摊丁入亩'政策在苏州的实施。"年轻官员亮出官印,声音洪亮,"请问这位老爷有何不满?"
士绅见是知府佥事亲自到场,语气稍缓:"张大人,下官并非不愿配合朝廷政策,只是家中田产都是祖传的,一直按规矩缴纳税赋,何必再丈量一次?"
张元冷笑一声:"按规矩缴纳税赋?据我所知,贵府名下应有良田三千亩,但实际上报税的只有八百亩。其余的田产,不是挂在佃户名下,就是以'学田'、'义田'的名义逃避赋税。这次丈量,就是要把这些隐匿的田产都登记在册,按实际面积征税!"
士绅脸色大变:"这...这是污蔑!下官清白一生,怎会做这种事?"
"清白?"张元从袖中取出一份文书,"这是你家管事的供词,详细记录了你家隐匿田产的手段和数量。如果你还不配合丈量,我就只好按照《大明律》,以'欺君罔上'的罪名将你拿问了!"
士绅见事情败露,顿时瘫软在椅子上:"大人饶命!下官知错了,这就配合丈量..."
张元满意地点点头,对丈量官员说:"继续你们的工作,务必做到公平公正,一亩也不能少!"
"遵命!"丈量官员们齐声应道。`墈^书′君, +芜.错?内,容?
这时,一群衣衫褴褛的农民从远处跑来,跪在张元面前:"大人救命啊!我们是这位老爷的佃户,听说朝廷要丈量土地,他就要赶我们走,说是要收回自耕!"
张元眉头一皱:"又是这种伎俩!"他转向士绅,厉声道:"朝廷新政明确规定,丈量土地时,佃户有优先承租权,地主不得随意驱逐。你这是明知故犯!"
士绅顿时哑口无言。
张元对农民们说:"你们放心,只要按时缴纳租税,就可以继续耕种这些土地。如果地主敢强行驱逐,可以直接到府衙告状,我会给你们做主!"
"谢大人!谢大人!"农民们感激涕零。
苏州城内,一座规模宏大的丝绸作坊内,机杼声、吆喝声不绝于耳。
"这就是我们新建的'苏州御用丝绸厂',采用'官督商办'的模式经营。"一位身着官服的中年人向几位商人介绍道,"朝廷出资三成,负责监督和质量把关;你们民间出资七成,负责具体经营和销售。利润按投资比例分成。"
一位富商问道:"这与以往的作坊有何不同?"
官员解释道:"最大的不同有三点:第一,规模更大,我们集中了上百名最优秀的织工,统一生产;第二,采用了宋应星先生提出的'分工协作'方法,将丝绸生产分为选丝、煮丝、染色、织造等多个环节,每个工人只专注于一个环节,大大提高了效率;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我们引入了'股份制',你们每人按投资比例获得相应的'股份',年底按股份分红。?零,点′看*书` ·哽*鑫~最*全`"
"股份制?"另一位商人疑惑地问,"这是什么新鲜玩意儿?"
官员耐心解释:"简单来说,就是将整个作坊分成一百份,朝廷占三十份,你们七人每人占十份。以后无论盈亏,都按这个比例分配。这样做的好处是,大家都是主人,都会尽心尽力,而且风险也分散了。"
商人们听完,纷纷点头称是:"这确实是个好办法!我们愿意一试。"
官员又道:"还有一点,我们的产品不仅供应国内市场,还将大力开拓海外市场。朝廷已经放宽了海禁,允许在官府监管下进行海外贸易。据说南洋、印度等地对我们的丝绸非常喜爱,愿意用白银和香料交换。"
"海外市场!"商人们眼前一亮,"那可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啊!"
官员笑道:"正是如此。朝廷已经命令郑芝龙的水师护航,保障我们的商船安全。相信不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