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墨斋

繁体版 简体版
泼墨斋 > 中国野史大甩卖 > 第1章 陈桥雪夜龙袍现 汴梁城头王气新

第1章 陈桥雪夜龙袍现 汴梁城头王气新

"赵匡胤长叹一声,任由将士将黄袍披在身上。刹那间,无数火把同时高举,将他的身影映照得无比高大,仿佛真有天命加身。

"陛下万岁!万万岁!"众将轰然下拜,山呼万岁之声直上九霄。赵匡胤望着眼前情景,想起襄阳破庙中老道的预言,想起周世宗临终前的托孤,心中百感交集。他定了定神,朗声道:"既蒙诸位抬爱,我即为天子,当与诸位共保天下太平!"(《宋史·太祖本纪》)

,!

正月初四清晨,赵匡胤率军向汴梁城进发。行至封丘门,守将石守信、王审琦早已等候多时,见赵匡胤到来,立即大开城门。此二人皆是赵匡胤"义社十兄弟",当年曾与他在郭威帐下歃血为盟,此刻自然是里应外合。

唯一试图抵抗的是侍卫亲军副都指挥使韩通。他听闻兵变,立即策马回家,欲召集家丁抵抗。不料途中遇赵匡胤部将王彦升。这王彦升有"王剑儿"之称,剑法狠辣,见韩通欲逃,催马赶上,大喝一声:"逆贼休走!"(《宋史·王彦升传》)韩通回身应战,却不是王彦升对手,数合之后,被一剑斩于马下

赵匡胤率军入城,军纪严明,秋毫无犯,百姓见此情景,悬着的心渐渐放下。他来到皇宫之外,范质、王溥等大臣早已在宫门前等候。范质上前,握住赵匡胤的手,眼中含泪:"先帝托孤于太尉,如今竟有此变,我等罪该万死!"(《涑水纪闻》)赵匡胤长叹道:"我受世宗厚恩,为六军所迫,以至于此,愧负天地!"(《宋史·太祖本纪》)

正说话间,翰林学士陶谷突然出列,从袖中取出一卷诏书,朗声宣读:"咨尔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禀上圣之姿,有神武之略......宜登大位,以顺天人之望。"(《宋史·太祖本纪》)原来这禅位诏书早已备好,陶谷果然是急智之人。

赵匡胤登基,定国号为宋,改元建隆。他来到崇元殿,接受百官朝贺。当他坐上龙椅的那一刻,忽然想起襄阳破庙中老道的话,想起周世宗柴荣的英武,心中不禁感慨万千。这龙椅看似尊贵,却不知承载了多少血雨腥风。

符太后带着恭帝柴宗训前来,柴宗训睁着天真的大眼睛,望着昔日的"赵叔叔"如今身着龙袍,坐在自己曾经坐过的龙椅上,好奇地问:"赵叔叔,你也做皇帝了吗?"(《避暑漫抄》)赵匡胤心中一酸,柔声道:"是啊,以后我就是大宋的皇帝了。"

登基大典之后,赵匡胤来到殿外,只见雪已初晴,一轮红日从东方升起,将汴梁城染成一片金黄。他想起苗训所说的"一日克一日",看来天道循环,果然不爽。只是这大宋的江山,能否长治久安,却还是未知之数。

他下意识地摸向腰间,那里已不再是熟悉的盘龙棍,而是冰冷的玉带。他知道,从披上龙袍的那一刻起,他就不再是那个闯荡江湖的少年,而是肩负天下苍生的帝王。前路漫漫,他唯有励精图治,方能不负这上天的眷顾,不负这万千百姓的期望。

汴梁城头,大宋的旗帜迎风飘扬,一个新的王朝就此诞生。而赵匡胤心中明白,这仅仅是开始,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他望向陈桥驿的方向,仿佛又看见那个雪夜中披着黄袍的自己,心中暗暗发誓:定要开创一个太平盛世,让这大宋的江山,千秋万代,永固不摇!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