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墨斋

繁体版 简体版
泼墨斋 > 一人之下,烽火铸铁 > 第515章 三一同归(15)

第515章 三一同归(15)

三一门的初秋总带着经霜的清冽,本源之种的叶片开始染上金黄,归真人偶用青铜手轻轻拂过叶面,落下的碎叶在空中打着旋,竟拼凑成短暂的星图,与碎念泽带回的缀思片粉末交织,泛着通透的光泽。~看+书?君\ `更?新,最`全?望舒坐在观星台旁,看着悬空崖送来的“执迷叶”在石桌上舒展——叶片本该是完整的扇形,此刻却被无数道无形的纹路分割,每道纹路里都藏着细小的佛理符号,却彼此矛盾,有的刻着“空”,有的刻着“有”,在风中微微颤动,像群争论不休的僧人。

“望舒掌门,‘逐月湖’的使者在山门外等您。”守山弟子捧着面月牙形的铜镜跑来,镜面布满细密的划痕,本该映出完整的月影,此刻却像被打碎的银盘,每个碎片里的月亮都朝着不同方向倾斜,镜缘缠绕着银色的丝絮,落在地上竟将平整的石板划出交错的纹路,“说是湖里的‘映月石’突然失了准,石头能让漂泊的人找到归处,却会让人变得偏执,最近已经有渔民为了追寻完美的月影,驾着小船冲进风暴,说‘错过今晚的月就再也见不到了’,湖主说,只有‘归一’的圆融意能让石头恢复本真。”

来者是个披蓑衣的渔翁,名叫月不沉,手里握着支竹制的测月杆,杆上的刻度本是测量月升高度的标尺,此刻却忽长忽短,明明月亮还未升起,杆顶的铜球却已经映出残月的影子,“映月石本是逐月湖的‘归航石’,能帮夜航的船找到码头,人对着石头许愿,就能想起回家的路,可上个月突然开始‘追月’,石上的月影总比天上的月快半步,盯着看久了,就会觉得必须追上那轮月,连湖里最稳重的老龟,都开始背着石头往湖心游,像是要去捞月亮。”他指着测月杆上的铜球,球面的残月影子正在慢慢变形,边缘渗出银色的雾,“这就是‘执迷雾’,能让人把虚幻的目标当成真的,越追,离现实越远。”

望舒接过测月杆,掌心的胎记传来尖锐的刺痛,本源之种的枝桠突然“咔嚓”一声折断——这是感知到执念过深时才有的反应。执迷雾顺着掌心蔓延,脑海中顿时涌起强烈的渴望:“必须让映月石恢复完美”“不能让任何人再为追月冒险”“一定要找到比悬空崖悟心石更圆融的道理”……这些念头像不断收紧的绳索,勒得人喘不过气,眼前闪过破碎的画面:有逐月湖的先民对着映月石祈祷平安的场景,有各族围着石头分享归乡故事的温馨,还有块巨大的白色玉石沉在湖底,石上的月影本该与天上的月完全重合,此刻却像被无形的手推着,始终快半步,石根缠着银色的锁链,每道锁链都刻着“必求”二字,像在强迫石头追逐虚无。

“别盯着月影看!”归真人偶一把夺过测月杆,青铜手按住铜球,逆生符文顺着杆身蔓延,将执迷雾锁在球面,让变形的残月暂时稳定。“马先生说,映月石的核心是‘安住当下’,银色锁链是‘偏执’的凝结,专门放大不切实际的渴望,得用平和的圆融意化解。”

李维辰拄着竹杖从观星台走下,杖头的星盘与月不沉的测月杆产生共鸣,却在靠近执迷雾时微微倾斜:“万法阁的《天象录》里提过,逐月湖的映月石是上古‘月居族’的遗物,能与月居族共享月的轨迹,月居族迁徙后,石头就成了指引归航的标志,可惜时间久了,积累的偏执盖过了圆融,才开始追月,连带着周围的执念都跟着膨胀。”他指着星桥尽头的湖面,“你看那艘飘摇的小船,船头的渔灯明明快灭了,渔夫却还在往湖心划,手里举着块碎镜,说是要去映月石旁‘补全月亮’,怕是被执迷雾缠上了,再这么划下去,船就要散架了。”

归真人偶早已将木箱装得满满当当:本源之种的断枝碎片、悬空崖的悟心石粉末、碎念泽的缀思片、锁心渊的牵缘片,还有几罐夏禾新酿的“安月酒”——用映月石旁的水草、三一门的桂花和沉梦泽的梦泉水酿的,说是能驱散执迷雾,让人看清眼前的路。

逐月湖的湖面像块巨大的黑丝绒,天上的月刚爬上树梢,湖底的映月石就已经映出满月的影子,石上的月比天上的月亮三分,边缘却泛着不自然的银白,像用银粉涂上去的。月不沉撑着木筏在前头引路,筏子划过水面时,激起的涟漪里都能看到残缺的月影,每个月影都在朝着湖心奔跑,像群追月的孩子,“前面就是‘落月湾’,映月石就在湾底的浅滩,石周围的水被执迷雾泡得发黏,连鱼游过都会绕着弯,像是被什么东西推着走。”

靠近落月湾时,周围的月光突然变得粘稠,像浸在蜂蜜里,天上的月明明在正常移动,在眼里却像是在快速后退,让人忍不住想往前追。望舒运转归一境的圆融意,在脑海中默念“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像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